关于对高涧槽路至圆通南路改造的建议
曹立军同志
你好,我是居住在高涧槽路16号的一位居民
众所周知,支路是城市道路系统中最末端的一级,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级)等级以下的道路,在交通上,它具有分流主次干道交通、联系主次干道与建筑单元的作用,进而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提高建筑单元的可达性。
然而,高涧槽路至圆通南路路段,因次干路和支路系统缺乏,让许多本不应由其承担的交通量也由承担,造成该路段的交通压力增大,每逢收放假期都会导致该路段拥堵不堪。且由于历史原因片该道路较窄,因年久失修部分部位已经损坏,现有路段已无法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要求,车流只能在外围主干路绕行,整个路网不成体系。整个道路每逢科创园区校园收放假外围道路交通流量饱和度升高,部分道路饱和度超饱和。
对此原因我总结如下:
1.“大院”拦路:新老“大院”吞没了支路
导致支路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院”现象。所谓“大院”指我国城市特有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单位大院”,包括行政机关、教育科研单位等,占用了超大尺度的街区作为自身用地,并且一般不愿主动开放内部道路作为城市支路。“大院式”的用地模式导致大量内部道路无法纳入公共城市道路体系,人为加大了道路间距,导致支路匮乏。
2.建设滞后:落实不到位
资源投入不足,支路建设滞后于干路网,新区城市道路建设长期以来都以干路网为重点,在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建设速度等各方面,支路全面滞后于干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支路建设滞后较多,造成城市路网的级配关系不合理,造成微循环系统的缺乏。
周边居民盼望将现有道路进行修缮拓宽,同时规范该区域内停车设施,利用部分路段路侧设置停车带,改善周边居民交通出行。
希望市政府能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加快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期待您的回复,祝您一切顺利。
至此
敬礼
市民刘正伟
2021年2月24日